老師本學期詞句精選

 

民主:由人民共同來管理

客體化的概念 為藝術評判的基礎

華格納舞台的變革 造就現代聆聽品質及對音樂藝術的尊重

序曲是在交代整首歌的內涵

詩:用精簡的文句來表達澎湃的情緒 小說則相反

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如果沒有理念的話 會變成煽情)

法國美好年代 威瑪時期 包浩斯學院

旅遊和運動是改變服裝設計最大因素

19世紀由於世界變化太快 進化論在此時提出最適當

新印象派()科學 (馬內->塞尚)

而前衛藝術先有宣言才有創造(有社會責任) 現代藝術有批判力量

回憶是有故事的 而記憶只是資料庫

當代劇場為情境劇場而非完整的故事 這個時代漸漸失去說故事的能力

 

(舉繁不及被載,恕刪)

 

(一)請問康德美學是否可以詮釋當代藝術?舉例說明

 

  親愛的,在寫這份報告的同時,我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MJ(Michael Jackson)的離開,彷彿拿走我生命中某個極為重要的美好部分。我很大膽的想把MJ寫進報告當中,流行音樂與文化也應該算是當代藝術的ㄧ種吧!而且,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拿到題目時,只覺得康德的論述離我好遠,但MJ距離我好近,這不是說康德不偉大,而是他的論述涵蓋範圍甚廣,要怎麼討論都行,而「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是康德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是想說明審美判斷是不會涉及任何真正的目的的,天阿!真希望用白話文來寫,康德想說的應該是一個事物的形成與發展不取決於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是有賴於其內在的必然性。(例如:我們看見一座山、一棵樹、一朵花時所感到的愉悅及其一致性。就像MJ迷只要看到MJ,他不一定要跳太空漫步,就已經得到愉悅跟滿足,甚至有人會昏厥,每個人滿足、投射的點不盡相同,或許是想到他的公益良善,又或許是為他的才藝傾倒,但那種快樂的ㄧ致性應該是相同的吧)。

 

  他的作品結合了視覺藝術、舞蹈與音樂故事錄影帶,在這個漸漸失去說故事能力的年代裡,他是少數幾個說的好的,結合著科(技)幻與魔力,並不時傳達關愛孩童及關愛地球的訊息,成功的締造萬人空巷數大的局面,這又與康德認為美是善的象徵不謀而合,我必須承認我有私心,在寫作的同時腦海裡盡是MJ的歌聲,記憶中的歌曲無不具有激勵人心與批判爭議,在在與社會議題緊密連結。

 

  這和康德認為,「審美」是「認知」與「實踐」以外的另一種心靈能力,是一種判斷力。美的鑑賞主要關涉的是人類快樂及不快樂的感覺,是一種判斷對象是否能引發自己的滿足感的能力。它是一種可普遍傳通的情感,不僅可以提升人的「社會性」,促進文化的發展,同時,更重要的是使人擺脫感官興趣與享樂的束縛,使心靈易於感受道德情感、接受道德使命。康德將文化視為「自然的最後目的」,因為文化可以促進道德的發展,使人變得有教養。相互呼應!

 

  康德美學中提到,審美經驗是由官感知識與一般知識相互協調而成,而在藝術創作上則存有另一個決定性因素,那種沒有規則可循的內在直覺,我們稱為「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胡塞爾 Husserl, 1859-1938),猶如人們心中常對於某些特定事物抱有的美感,如數大是美、平衡是美、力的美、柔和的美...等。藝術的傳承包含了文化與道德的遵循,有意義的傳承是不斷的添加新穎的思想同時又能將美的理念表達出來,獨具風格的作品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因為它具有創作者的獨特思維,一件風格獨到的藝術品,如畢卡索的抽象畫,或許它無法取悅你,但它卻能將人們的思想帶至另一個層面。所以,試著從不同角度看這件作品,不被眼前的事物所影響,或許就能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意義。

 

  最後,雖然MJ的一生極具爭議,但我還是很開心能與他生長在同一個年代裡,見證這一切。他與已故黛安娜王妃為很好的朋友,MJ非常欣賞她,因為他們對小孩的關懷想法是ㄧ致的,甚至夜裡常常會給對方電話,一起訴說著小報的不友善等等,他們只想要誹聞。伊莉莎白.泰勒更將MJ視為自己兒子ㄧ般疼愛,晚年亦投身於公益事業,但媒體卻常常影射他們有不倫戀等等。

 

  其實就當代藝術而言,已經沒有過去那般純粹,單一的領域都尋求跨界的合作,拼貼的手法,期望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是在考驗觀賞者的鑑賞能力(與忍受力:因為有時根本不美、不悅耳、不舒服,甚至只是個概念,它還要強迫你思考)了!

 

(二)請問西方美學與中國美學有何明顯差異?舉例說明

 

  從中心思想就有極大的差異,老師曾在課堂中提及宋神宗改革用王安石策略,一切數字化管理,不是人在管理,如果成功,中國文化就可能瓦解。這正是東西方最大不同之處,東方還是偏重儒家思想,希望從人自身的道高氣節去匡正作為,從政治層面到美學層面都能窺探的出,無論是建築園林中的小橋流水到繪畫中的亭臺樓榭皆蜿蜒而崇尚自然,最精緻的表現就是集所有特色的盆栽藝術了,似乎本來一切就該這樣。

 

  而西方無論在哲學或思想上,皆以科學理性見長,尤其在啟蒙以後,由於社會資源只集中在少部分貴族僧團身上,中產階級(有讀書的)運用戲劇及文學來教化民眾,希望以平靜自然簡樸的藝術風格還對抗中式庭園(英國庭園)。

 

  就像拿破崙一直希望自己成為第二個盧梭:採自由經濟政策,但上任後卻又希望人民不要亂,成為新古典代表,這樣的企圖同樣表現在建築風格上,絕對的理性主義,平衡對稱,經過精密的數字計算,試圖駕馭自然。

  

代表建物:巴黎凡爾賽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虫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