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接觸文化政策以前,我並不認為我的生活與文化政策有多大關聯,以為只有藝文相關人士才會特別注意,或單單覺得只是法條的問題,但現在我才明白,我的思想生成與成長再再都受各時期的文化政策影響,而且只要我繼續在這塊土地生活,就一定會受到有形或無形的催眠或管束,但文化政策的制定永遠都是少部分人的決議,怎麼想都覺得不公平,小時候校園裡還有國父以及蔣公銅像,到處還看到見類似精神標語的東西,原來這也是種潛移默化,匡正思想的文化手段阿!
當然我沒有經歷過所謂戒嚴時期,但也聽過不少關於當時流行歌曲還得經過中央的審查,如有腥羶色或反叛意識都會遭禁歌,標準千奇百怪有諧音也不行,背後竟有著政治因素的考量,現在看來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那也是時代下的政策產物,政黨輪替後,在地精神湧現,從生活經驗來說,緊繃那麼久的社會型態,一把發聲權歸於民間,當然創意度是活躍多了,可各團體的訴求也相對提高,公私協力整合機制就變得非常重要。
文化政策從早期的匡正思想到為了提倡國人正當娛樂生活型態轉變的文化建設,從硬體建築到軟體機構的設立與接軌,原本都由政府在主導的模式,權力慢慢在轉移,這是ㄧ種必然的趨勢也同樣是國際現象,我國文化政策都會向日本、法國取經,沒什麼不好,從作中學,適時修正調整成為適用於我國的方案,也是挺聰明的作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